新华社: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:寻找执行“最优解” 高效兑现胜诉权益
来源: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: 2025年03月06日
3月的广东江门,春意盎然,蓬江区人民法院(以下简称“蓬江法院”)执行干警穿村过镇,出入高楼之间,奔赴执行现场。在一次次案件执行中,他们注重因案施策、多措并举、刚柔并济,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积极探索新思路,打通执行工作堵点,主动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大局,努力寻求涉企涉民生执行“最优解”。
以钉钉子精神,蓬江法院打出了一套提升执行质效“组合拳”,最大限度兑现胜诉人的“纸上权利”。2024年执结案件8946件,执行到位金额8.7亿元,执行完毕率、执行到位率居全市前列。
执行干警走进涉案企业了解生产情况。
执行法官在田间地头向当事人了解案情。
以更“优”措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
为执行一宗某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诉讼保全案,蓬江法院执行团队来到茂名市,对当地一家水产冷冻出口贸易公司开展财产保全工作时,得知这家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强,是当地极具名气的龙头企业,如今却面临倒闭,债台高筑。执行法官经过综合研判,决定对该公司200多台设备和数万吨罗非鱼冻品进行“活封活扣”处理,保住企业赖以生存的机器设备,为企业恢复“造血”功能创造条件。
在该案中,“放水养鱼”的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贯穿始终。采用“活封活扣”措施,能最大限度降低查封、扣押措施对企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,帮助“病企”按下经营“重启键”。
除了情理兼容的执行,蓬江法院还通过前期警示、信用修复等方式,给予被执行企业足够的宽容和帮助。
以更“新”措施打通执行工作堵点
“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重在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,但这不是被执行人拖延、逃避执行的理由。对于抗拒执行的,法院可以依法采取司法拘留或者强制腾退等措施,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追究执行责任。”在蓬江区某村一处被强制执行腾退的鱼塘旁,执行法官陈纪豪对围观的养殖户和村民进行法治教育。经过30多个小时的执行工作,鱼塘成功腾退,案件终结。此次执行彰显了法律威严,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法治意识。
当生效裁判文书未能得到切实执行,司法公正便难以彰显,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,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亦将遭受侵蚀。面对“执行难”这一顽疾,蓬江法院始终勇于探索创新,多想一层,先行一步,寻找破解之道。
在蓬江区一处涉案房产查封现场,执行法官在门口挂上了显眼的“电子封条”,这是蓬江法院首次引入了“电子封条”智能设备,该设备能够实时监控房屋查封财产情况,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。被执行人眼见自己的房产被严密监控,无法擅自处置,最终在法律的强大震慑下,主动联系了执行人员,配合执行工作。
此次“电子封条”智能设备的启用,标志着蓬江法院在执行信息化探索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。通过“司法+科技”的融合,蓬江法院执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,也极大地增强了执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。
以更“巧”措施践行司法为民理念
在司法执行工作中,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类型和形形色色的被执行人,蓬江法院始终秉持创新、务实、高效的工作思路,践行司法为民理念。
此外,蓬江法院不断加强对民生案件申请执行人生活状况的审查,对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,联合蓬江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司法救助,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。
在劳动争议类案件的处理上,蓬江法院通过与蓬江区人社局职能联动,与蓬江区劳动仲裁委员会、相关镇(街)劳动所加强沟通,建立了劳动争议类案件联防共治机制。在案件的仲裁阶段、人民调解阶段,蓬江法院提前介入,通过采取诉前保全措施、向当事人宣传守法理念、释明执行强制措施和后果等手段,促使当事人及时履行或达成和解方案,从源头上平息了劳资纠纷。
据了解,蓬江法院将继续聚焦执行工作与营商环境优化建设的结合点,秉承“如我在执”理念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,将执行工作高效落到实处,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,为辖区经济、社会发展贡献司法力量。